重生的浴水 印尼紅溪河

2013年 01月 28日

(攝影者:涂鳳美)

(攝影者:涂鳳美)
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是說日子過一天,生命就減一天;過一年,生命就少一歲。時間不停留,生命不斷流逝,能不警惕嗎?難得來人世間一遭,要懂得把握時間,善用分秒發揮良能,為自我人生留下寶貴歷史,也為生命立下最有價值的里程碑。


四十多年來,慈濟人分分秒秒發揮良能,為普天下人付出,天天都有感人歷史。

河水如死水 五管齊下整治

2007年7月19日,印尼雅加達省長蘇提優梭(Sutiyoso)宣布,將紅溪河部分河段命名為「慈濟紅溪河」。

「慈濟」兩字在印尼文的發音,就是「清流」的意思。但這條河過去卻有「雅加達黑色心臟」之稱。原本七十五公尺寬的河面,被一戶戶高腳屋違建占據,只剩二十五公尺;垃圾、污泥常年淤積,讓七公尺深的河床只剩一公尺,黑如墨汁的河水上布滿垃圾和人畜糞便,宛如一灘死水。

住在兩岸高腳屋裏的人們,多數是從農村來首都討生活的貧民,他們依著河流生活,用河水洗臉、漱口,有時這邊舀水做豆腐,不遠處卻有人在河面上大小便,生活環境、衛生條件非常惡劣。

2002年元月雅加達遭逢世紀水患,位處雅加達西北部的卡布莫拉村因為接近紅溪河出海口,地勢低窪,村民泡在污水中幾乎一個月。慈濟人前往勘災,看到居民苦境於心不忍,決心為紅溪河打造一個嶄新的歷史。

印尼慈濟人帶動當地企業家與政府合作,投入龐大的人力與物力,進行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等「五管齊下」援助。除了為紅溪河兩岸居民遷村,也展開河流整治工作,軍人、河畔居民和志工合作,撈垃圾、除污泥,築堤防、建公廁,有效阻絕河流的污染。當年十一月首度在整治過的紅溪河段舉辦划龍舟比賽,此後年年舉行,帶動居民守護河川的意識。

為了安置河岸貧民,慈濟在雅加達金卡蓮村援建兩個大愛村共一千七百戶,村內設有義診中心及中小學。原本天天打赤腳在垃圾堆裏撿東西吃的孩子,穿上嶄新校服、接受良好教育,人人搖身一變成為小紳士、小淑女,對未來人生充滿希望。

貧民安穩住所 慈濟人用愛耕耘

今年六月底,我行腳來到新北市蘆洲,正好遇見來臺參與全球人文真善美精進研習課程的印尼大愛電視臺同仁,其中有一位長相清秀的年輕人跟我說:「師公,我是哈山,我又回來了!」原來,他是雅加達慈濟大愛村居民,就讀慈濟中學期間,曾跟著慈濟人來臺灣,當時他發願畢業後要回歸志業體、為同胞付出。果然他有志竟成,大學時就讀傳播系,如今已是印尼大愛臺同仁,不僅認真付出,且心心念念要學會中文,因為可以直接跟上人說話。

十年來,看到紅溪河畔的貧民們有安穩住所,大人們工作機會增加,可以安頓家庭;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梁,實在很欣慰。雖然歲月不待人,但時間能成就一切。

感恩慈濟人間菩薩共同一心、用心用愛為蒼生付出,扭轉無數苦難人生,也在許多人的心中耕耘出大良福田。只要人人把握時間,彼此感恩、尊重,擴大愛的力量,就能為世間成就更多真善美的歷史。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8期